您当前位置:专题首页 >> 最美家庭成员集锦 >> 淮南市 >> 浏览内容
 
吴华琴:天下之大以孝为大,百行之首以孝为先
 
 

 

在一个家庭中,只有共同付出、相互扶持、相互关爱才会把家庭经营好,万事和为贵,家庭也是一样。在方岗村,就有这样一对婆媳,她们之间互敬、互谅、互让、互爱,各自用不同方式的爱经营着这个温馨、温暖、文明、和谐、富裕的四口之家,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家庭,去感受一下这对好婆媳——朱法珍、吴华琴的事迹。

“天下之大以孝为大,百行之首以孝为先”。“孝道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,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中传承发扬。然而在方岗村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吴华琴眼中,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:花钱为父母、公婆买好吃的、好喝的、好用的东西是“孝”;而不让老人生气、担心则叫“顺”。人到老年,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,只要心气好,比啥都重要。

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,二十年如一日服侍常年瘫痪卧床不起、听力也不便的婆婆,一如既往,无微不至,从不言弃,无怨无悔,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,她的事迹传遍方岗村镇。70年出生在一个地道农民家庭的吴华琴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,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、善解人意、尊老爱幼、和蔼可亲的女孩。由于性格开朗随和,婚后尽管家境贫寒,但夫妻和睦、家庭和谐,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。

然而吴华琴的婆婆朱法珍由于过去的苦日子,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,加上老伴去世的早,心情受到影响,在二十年前因病瘫痪,耳朵也不好使了。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,吴华琴带她四处求医,在饮食上,也是尽量调剂着吃,老太太对她是打心眼里喜欢,可是治疗结果不尽人意。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,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人。吴华琴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长久的生活相处,她知道婆婆朱法珍是个急性子,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一时难以接受,生怕婆婆想不开。

于是吴华琴在照顾这个六口之家的同时,开始日夜陪伴婆婆,苦口劝导,耐心疏导,在听不清声音的耳朵旁一遍又一遍对她说“瘫痪了也要过日子,何况你能思考,我是你儿媳妇,我会服侍你的。”终于在吴华琴的不懈努力下,朱法珍慢慢摆脱了阴影,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,走上了生活的正轨。

如果这些都不够展现吴华琴的“孝”,那么在如此不变的二十年的坚持中就凸显出厚重来了。自1994年朱法珍老人瘫痪半失聪起,至今已经二十年了,吴华琴一直待在婆婆身边,无微不至地照顾,从不言弃。俗话说,久病床前无孝子。然而朱法珍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。当初吴华琴还要参加劳动,照顾孩子,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,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,然后出门务农,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,她起早贪黑,披星戴月,任劳任怨,毫无怨言。

由于婆婆行动不便,朱法珍的吃喝拉撒都被吴华琴照顾的妥妥当当:婆婆大小便不方便,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,每天清洗一次;婆婆洗澡,朱法珍一定会备好衣物、洗澡水,在旁服侍……好媳妇吴华琴用二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,印证了她的孝心,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、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,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、仁慈、善良的光辉形象。

在吴华琴精心调理和饮食的配合下,朱法珍的病情没有反复和增加,反而活的越来越有滋有味了。说起媳妇吴华琴对自己的好,婆婆朱法珍可谓是赞不绝口,“要不是她,我哪里活得到今天。都是她照顾我照顾得好啊!二十年来都是为了照顾我这个老婆子,才过这么多年的苦日子的。有这么好的媳妇,是我的福气!”媳妇的辛劳,婆婆可谓是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不想让媳妇过多的劳累。

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,吴华琴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,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。耳濡目染,他的孩子也孝顺老人,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,逢年过节也都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。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,代代相传,根深蒂固。吴华琴孝敬婆婆,敬重婆婆的举动,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,也深深感染了方岗村周边村民,吴华琴的事迹在周边村镇广为传颂,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,在传颂中受感动,在传颂中升华思想,在传颂中学习榜样。吴华琴经常说“我只是个普通人,这么做也只是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份内事,只要能让老人们开心,婆婆幸福生活下去这才是我最大满足和愿望”。这样的的婆媳生活,使吴华琴更加深深的理解了“孝顺”的含义。作为媳妇,要做到尽善尽美的“孝顺”是不容易,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、用心付出,就终会有回报的。

她们婆媳俩与邻里的关系相处得也很和睦,平时哪家有困难了,她们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,一件小事能体察一个人的品质,正是在一桩桩、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,婆媳俩二十多年来,相互关心、相互体贴、相互爱护,也为村里的婆媳们树立了好榜样。

 
安徽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(c) 2017 ICP备案许可证:皖ICP备12017863号